寓学于乐 乐学则勤 勤学则高
- [Author]作者:海鸟
- [Category]
Free Reading
- [Key-words]寓学于乐 乐学则勤 勤学则高
- [Profile]编辑:海鸟
- [Issue-date]2006-08-14
- [Last-time]2025-05-05 02:50:23
- [View-times]1321
Text
寓学于乐 乐学则勤 勤学则高
——人性化教学浅谈
[内容概要]
在“寓学于乐”中,“学”就是学习主体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乐”就是精神愉快地学;整个词语意思就是让学习主体用愉悦的心情贯穿其学习之中。在“乐学则勤”中,“勤”就是学习主动尽力,不偷懒;整个词语意思就是学习主体在愉悦的心境中摄取知识,从而产生兴趣,进而就会主动尽力去学习。在“勤学则高”中,“高”就是学识上了等级,成绩自然就得到提升;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学习主体因主动尽力去学习了,学识也因此而上了等级,成绩自然就得到提升。
[关键词] 寓学于乐、乐学则勤、勤学则高、人性化、教学
[作者]海鸟 连河小学教师
在“寓学于乐”中,“学”就是学习主体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乐”就是精神愉快地学;整个词语意思就是让学习主体用愉悦的心情贯穿其学习之中。
那么如何形成开放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熏染学习主体,以求“润物细无声”呢?
(一)学高为师。现在的教育应培养学习主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如果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得到了知识,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了某种力量,如怎样为人处事;能理解身边的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从而尝到了学的“甜头”了,就会有学习的冲动。而知识源自何处呢?作为学校的学习主体,大部分的知识或能力均来自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习主体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即教师以其自身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独特的魅力而令学习主体产生敬仰而甘拜为师。
(二)德高为范。做一个好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自身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要正人,先正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而教师是学习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榜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品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主体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要求别人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正所谓“己不欲为,莫施于人也!”这是对教师“德”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是连结教师与学习主体沟通、交流、教与学的纽带,也是学习主体学习活动场所。教师理所当然要做到宽严有度。在能控制课堂节奏的前提下,结合学习主体的年龄特点,看在这年龄特点的情形下,学习主体是否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然后紧紧把握住学习主体的心理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透彻地了解学习主体的心理需求,就能做到因材施教,让语文教学趋向于塑造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形象。学习主体切身体会到教师在关心他,重视他,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既然兴趣对学习效果影响如此之大,如何培养学习主体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如引导学习主体多用“为什么”进行“追根问底”地学习;引导学习主体把所学到东西应用到教师内心确认为他喜欢的地方去;多办黑板报;多做游戏;多搞专题知识竞赛等,切实地把学生的热情提高上来;多讲哲理小故事;课堂用语多用名言警句、励志名篇等来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在“乐学则勤”中,“勤”就是学习主动尽力,不偷懒;整个词语意思就是学习主体在愉悦的心境中摄取知识,从而产生兴趣,进而就会主动尽力去学习。
在“勤学则高”中,“高”就是学识上了等级,成绩自然就得到提升;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学习主体因主动尽力去学习了,学识也因此而上了等级,成绩自然就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如能让“寓学于乐,乐学则勤,勤学则高”的教学思想贯穿其中,对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热情,进行人性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可取之道。
参考资料:
Golde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