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难圆中国梦
- [Author]黄友志
- [Category]
Free Reading
- [Key-words]诺贝尔奖 中国梦 创新
- [Profile]当模仿、复制、合一于非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成为教育内容的社会,如何实施中共所提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呢?
- [Issue-date]2013-10-15
- [Last-time]2025-05-05 02:45:49
- [View-times]1620
Text
诺贝尔奖难圆中国梦
作者:黄友志
言过于实:美国经久不衰在于社会契约,在于平等自由,在于竞争思辨,以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中国社会连一点也不沾边。当模仿、复制、合一于非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成为教育内容的社会,如何实施中共所提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呢?
自由非以平等为起点:自由选择是经济社会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而垄断得不到支解对自由选择是一种破坏。中国以其庞大市场消费需求跻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管控如此庞大的经济量,理应出现更多的经济学人才,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为囊中之物,谁知只是梦魇。
秩序架构过于严谨:诺贝尔奖莫非就是对自然与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进行盖棺定论,树立世界榜样,探究历史发展潮流。而中国维护秩序不惜葬送人的自然属性,比如言论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在中国成了歌宗颂祖、传播正能量的代名词,非以人为本。
诺贝尔奖源自于欧洲,而欧洲从废墟中重建得益于美国自由秩序的输出,所以诺贝尔奖评选标准所基于的人文环境必然是亲欧美。中国梦如果只有中国特色,不能作为优良秩序对外输出,为体制近似的国家的重建找到出路,就不可能让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的常态。
希望诺贝尔奖成为中国改革的风向标。
Golden-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