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Reading
- 遭遇美国教育(前言)[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1)-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么?[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2)-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老师正是在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3)-生活的一切时空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4)-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建立起坚实的自信,让每个孩子从事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这个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这就是美国教育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处心积虑,孜孜以求,不遗余力。]---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5)-开始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我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走向一个极端,分数被抬到一个越来越高的地位,孩子们被越来越紧的紧箍咒勒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每天被拴在桌前十几个小时,原本天真烂漫的童年陷入过度沉重的学习苦役之中。]---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6)-家长会[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可能是想起我与她见面时经常问她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弗丝老师笑着问我:“你们中国人总是在研究孩子的‘问题’吗?”]---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7)-没有教科书[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美国的中小学校非常看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尊重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喜好,鼓励孩子的一切想象和创造能力。]---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8)-训练“夸夸其谈”[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老师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怎样说,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你不用为此担心。”]---2011-07-07
- 遭遇美国教育(9)-“要找的书太多了”[文/高钢 原文刊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遭遇美国教育 文/高钢--这类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给你一种可以完全任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让你发挥的只是你的思想,你的描写,但是对你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投入的工作量是进行严格要求的。]---2011-07-07
-
Golden-Book